??“考完那天,我在考場外站了10分鐘,手還在抖?!?/strong>?

—— 2024年11月通過FRM二級的「踩線選手」自述

?? 備考初期:盲目自信踩大坑?

?“看Notes太慢了,我直接刷題行不行?”?

2024年6月,我翻開Schweser Notes第一章,發(fā)現(xiàn)50%的術語都不認識(比如CVA和DVA的區(qū)別)。但聽說有人「三個月速成FRM」,我果斷跳過教材,打印了2000道題庫——然后徹底崩潰。

?血淚教訓?:

?定量題陷阱?:自以為會算貝塔分布,結果栽在「貝塔系數(shù)調(diào)整對沖比率」(Beta Adjustment)的應用場景;

?定性題玄學?:刷了100道巴塞爾協(xié)議題,考場上還是分不清SA-CCR和IMM法的核心差異;

?致命幻覺?:??颊_率65%≠穩(wěn)過!真實考試會故意設置「雙胞胎選項」(比如流動性覆蓋率LCR和凈穩(wěn)定資金率NSFR的觸發(fā)條件)。

?? 中期覺醒:和遺忘曲線搶時間?

?“背了3遍的操作風險分類,一周后全忘了...”?

7月的某個深夜,我盯著Anki卡片上「7類操作風險損失事件」發(fā)呆,突然意識到:?FRM不是考記憶,而是考「條件反射」?。

?自救方案?:

?用真題倒推考點?:把2023年二級市場風險真題拆解成「題干關鍵詞→對應知識點→公式/邏輯鏈」表格(例如看到“Extreme Value Theory”立刻反應到POT模型和閾值選擇);

?場景化記憶?:把信用風險模型編成故事(比如:“莫頓模型像個算命先生,用公司資產(chǎn)波動率預測違約概率”);

?物理外掛?:在浴室貼滿便利貼——洗澡時背完了所有期權策略損益圖。

?? 沖刺30天:和時間賽跑的極限操作?

?“考前一周,我還在查2025年新增的氣候風險...”?

當我看到新增「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和「AI模型偏見監(jiān)控」時,我差點把咖啡灑在鍵盤上。

救命策略?:

?*斷舍離?:放棄低頻考點(比如復雜衍生品定價),主攻高頻核心(當前熱點:比特幣抵押品波動率調(diào)整、TSAA氣候情景分析工具);

?暴力提分技巧?:把常用公式刻進肌肉記憶(每天早晨用德州儀器BA II Plus復現(xiàn)一次Copula函數(shù)計算步驟);

?心理戰(zhàn)術?:考場上碰到陌生題,默念三遍“我難人難,穩(wěn)住能贏”(后來發(fā)現(xiàn)那道「區(qū)塊鏈預言機攻擊對抵押品估值影響」的題,全考場正確率僅29%)。

?? 考場現(xiàn)形記:那些沒人告訴你的細節(jié)?

?“監(jiān)考老師收走我的薄荷糖,說算「潛在作弊工具」...”?

?時間刺客?:二級考試第37題,一道關于「機器學習模型過擬合檢驗」的25行題干,耗了我13分鐘;

?設備驚魂?:備用計算器關鍵時刻沒電!幸好提前拆了空調(diào)遙控器的電池;

?選項直覺?:最后5分鐘改對2道題(玄學提示:含“regulatory arbitrage”的選項通常是正確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