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要想贏利,就需要各業(yè)務部門的經理們密切合作。盈虧平衡分析是這樣一個工具,它能夠幫助財務、采購、營銷等部門的經理就產品出售、價格制定和財務結構進行更好的決策。盡管本書的主題是金融,但是了解決策制定與公司繁榮發(fā)展之間的相互關系*重要。
效率和效果
效率指的是在既定投入下進行生產,提供消費者認可的服務。對大多數(shù)公司而言,資源投入(例如,設備、投資資金、人員工時和技術知識等)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一個高效的組織應該以*小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金融學的知識可以使一個組織明確哪些決策能夠幫助它們達到效率目標。
效果是指一家公司生產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能力。舉例來說,某個網絡服務供應商打算提供即時上網服務,以使世界范圍內的每位潛在訂戶都能夠以*快的速度上網。要做到這些,它必須投資購買昂貴的設備,并持續(xù)監(jiān)控設備的質量水平,這樣才能在客戶增加時,設備性能不會不堪重負,速度不會下降。
盈虧平衡分析
毫無疑問,幾乎所有公司的目標都是要贏利、至少也要達到盈虧平衡。盈與半衡是這樣一個轉折點,在這一點上,收入剛好能夠償付公司所有的營運成本。利潤為零、因此益虧平衡的*個公式是:
總收人=總成本
該等式的每一邊都能劃分為兩個組成部分。
簡單來說,總收入(Total Revenue,TR)是銷售產品獲得的進款,因此:
總收人=單位價格(Price)×銷售數(shù)量(Quantity)
TR=PxQ
總收人受產品銷售價格和銷售數(shù)量的影響。
價格上漲、公司達到盈虧平衡所必須出售的產品數(shù)量就會下降。對于需求曲線正常的一項產品來說,價格上升,賣出的數(shù)量就會下降。此外,產品的銷售還受經濟環(huán)境的影響。蕭條時期、高價位產品的銷售數(shù)量將下降、因為消費者會轉面消費低價的產品或者替代品。
盈虧平衡和利潤
即使一家公司不生產產品,固定成本也會發(fā)生。只要成本超過收入,該公司就會虧損(沒有產品等于沒有收入)。上面這個論述是顯而易見的,并有著重大的財務意義。在一家公司必須制定的各種戰(zhàn)略決策中,有一項便是確定合理的固定成本水平。
固定成本的改變
盈虧平衡分析能幫助我們分析固定成本變化帶來的影響。假定在上面的例子中,車間經理能夠以6000美元的價格購買一項新設備。該設備能讓一部分生產線自動操作,減少人工工時,使每罐西紅柿的直接成本下降0.04美元。這個變化將如何影響盈虧平衡產量呢?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只是簡單地用固定成本替代了變動成本,并沒有讓生產經營發(fā)生重大改變。
變動成本的改變
變動成本隨業(yè)務量變化而改變。前面我們提及變動成本可以通過長期合同預先確定,這些合同可能包括數(shù)量折扣條款,當采購滿特定數(shù)量,就可以降低單位成本。原材料成本只是變動成本中的一項,人工成本往往在產品直接成本占據更大的份額??傮w來講,如果生產的增加需要車間工人加班或者倒班,并且工資率不同,那么變動成本就會增加。確切的會計簿記和良好的歷史數(shù)據能夠讓公司了解成本的轉折點在何處。
需求的重要性
盈虧平衡是一個*有用的工具,但是我們還留有一個問題沒有討論:我們能否賣出滿足盈虧平衡所需要的產品數(shù)量呢?我們平均每個月能夠賣出400000罐西紅柿的假設是否現(xiàn)實?我們是否能只賣出更少的產品就可以抵補新設備投資?同樣,我們需要依靠市場和經濟預測部門*測算特定價格水平下的產品需求數(shù)量。
